close

 

             -- 順:五行相生→不一定是吉 
 姓名學------
             -- 逆:五行相剋→不一定是凶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悠悠春秋,如駒過隙,大千世界,何處歸依?

「命理」之學,流傳於我國也有千百年。在學術界或缺一席正統地位,但有識之士莫不投注半生歲月,相競研究,所為何事?求什麼? 

命理有它的「宿命論」,但也應有它的「造命論」。而這個「知命造命」的論點,唯有在全然瞭解自身命造的素材(條件),和機緣後,才能十足的拿捏及掌握。才能自我趨吉避凶的藉「命理」為護身符,規畫全方位的生涯,扮演適情適性的原我本色。

人生,庸碌浮沉於塵世之中度過一生,像天空浮雲變化難測。生死皆不能自知自足,古往今來到頭的那一天,皆面臨相同的命運,進入那不可知的世界,生之真諦何在?生命的真相究竟又是什麼?

「知」命「掌」運,雖不能觸證徹悟宇宙人生生命的實相真理,但至少能幫助人類天天必須面對的生存與生活兩大問題,減少一點災禍,多增一分福氣,從而體認人生的浮沉盛衰興替。冥冥中自有天律業力再牽引,(天數)相信因果的自然法則。否則人世間太多太多解不開的命運迷惑,如何去釋然。進而我們才能善心漸拓,善業自展,迴向世間有情,澤蔭你我他,共緣眾生。


「數」,是指自然規律的固有程序。即所謂「天數」,「氣數」。有關"數"的概念,最早見於易、說掛。「八卦相錯……是故易,逆數也」。參天兩地相倚數,論語:「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這些都是指自然規律的固有程序。如一年四季的變化,月亮的朔望變化,海水的潮汐變化,都有定數的。也就是說有固定程序的。而整個宇宙亦有其總程序,這總程序,即是
「天數」──是先天所固有的程序。 

然而,宇宙問萬事萬物的變化,都被統一在這總程序中。因這總程序而呈現出宇宙間的萬變程序。 

總程序的天數是不變的,這永恆的程序就是無極。宇宙萬事萬物都在趨向于總程序的無極而運動,而變化,而發展。人要知天數而倚從天數,使"人數"不違背"天數"。人數若違背天數,人數即會順而遠逝。人數若倚天數,人數即會復歸。所以先哲們都在以各種形式告誡人們,效法天道而倚從天數,以期「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人的"氣數"雖也有定數,但是人們亦可以用適當的方法去改變自身命運的定數。這改變自我定數的方法。就是修----「養生」之道。

一般人則對自身命運的定數,無可奈何,只有聽天由命,那是由於他們不知道如何改變自身的定數。而原始的八卦易、道德經,就是教人復命的真經。就看讀者如何去理解、去詮釋。若理解正確,用得恰當,"八卦"就是教人復命的符號。若理解錯誤,八卦就成為妄測天心的"鬼八卦"之算命符簶。  易曾有言:「建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是故君子貴重本而重立始……本立而道生」。

陰符經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又說:「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為神世。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

如果你瞭解這句話,你已接近無為。自然之道的氣數就是無為,只要能接近無為的心態,就是接近了自然的氣數。故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這就是如此之簡單易行,這就是對─天機─的「盜」用,對天數的契合。


"順"與"逆",是指人類對自然規律的兩種不同的運用方式。不同的運用方式會取得不同的效果。
 
在宇宙自然界,天無為而居上,居統御地位。地寧靜而居下,居被御地位,這就是「天地定位」。 

如此,則天地相交感,就會形成山與澤的溝通,雷與風的相盪薄,水與火的相蒸騰。於是就有了整個自然界的永恆和諧的變化。若天地沒有定位,自然界就失去了和諧,導致混亂。 

所以,易,就是改變方向,使天數逆而回歸的意思。順,就是往遠處逐漸消逝,逆,就是使遠逝的再返轉回來使之復蘇。在大自然中,天地是不會失位的。而我們性命的証績,就是---"逆"的妙用。

五代陳希夷所發明的太極先天之圖,就蘊藏了順,逆之機。常人只知順用太極,故氣數早逝。道家逆用天機,故而氣數復返。順逆之間分凡聖。所以悟真篇有云:「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於人,自知顛倒由坎離,誰識浮沉定主賓」?無根樹云:「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這就是「天機」,這就是---「天地定位」。

茫茫宇宙,光陰易逝。然而那有所流逝的,則是自身發展過程的流逝。宇宙無極,何來光陰的流逝?自身發展過程越快則光陰流逝越速。若欲減緩光陰的流逝速度,那就要減緩自身的進展速度。推一推則去的更快,拉一拉則光陰減速,切莫埋怨歲月難留,學一學逆用「天機」,去挽留天數。

大智若愚非真愚,『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只知順行遠去者雖智而實愚。知其逆返者雖若愚而實智。所以,不知逆者即是迷途不知返,就連佛家所講的也是一個「逆」字,即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是矣。這就是對宇宙奧秘的揭示及合理運用。所以順逆之間分凡聖,其間生死隔一線。願世人都能重溫先哲們的諄諄教導,正確的把握這順與逆的關係。

「戊己‧癸」。  詩曰: 
「萬卷仙經語總同    金丹只此是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體    種在乾家交感宮 
  莫怪天機俱漏泄    都緣學者自迷濛 
  若人了得詩中意    立見三清太上翁」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哲瑜 老師 的頭像
劉哲瑜 老師

華山欽天五蘊生命科學管理部落格

劉哲瑜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