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西方人吃的食物,追求的是營養;中國吃的是味道,追求的是感覺。這句話
說的有點偏頗不盡完全正確的,但站在中國的烹飪藝術上,是有很大的程度講求
"味"之內涵。即五味調和的藝術乃是不爭的事實。孔潁達疏(詩經,商頌)說:
"和羹者,五位調"。這乃是中國最古老的調味理論;而這五位之說,則源於中國哲
學中的"陰陽五行"之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為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它是用來解釋和認識大自然規律的一種學
說。最初,陰陽與五行是各屬兩種獨立發展的思想理念。
◎"陰陽"大略有兩種含義:
其一:是指為宇宙間兩種相互之對立和作用的勢力或性質。
其二:是易經把"─"和"─ ─"兩種符號來代表"陽"和"陰",如背為陽、腹為陰,
且陰陽要平衡,"五行"的原始含意,是把自然現象和人的活動歸納成為水
、火、木、金、土等五種物質元素,它們之間的有著相生相剋的關係;五
行的性質各個皆不相同,但能按不同的比例調和出不同於原質之萬物,是
故"五行"原本就是有別於"陰陽"的另一類物質始基的學說,後來,陰陽與
五行者兩種的不同觀點,演繹道相互溶入而逐步被"嫁接"在一起,形成一
個"陰陽五行"學術派別,是把陰陽之盛衰和五行的特質交替結合起來解釋
自然的變化,即所謂「天地之氣、合二為一、分為陰陽、列為四時、判為
五行」是也。
補註:五行是唯物主義與自然辨証法,"其"法則為"正與反"與"對應"之通變。
如:水→鹼(水潤下,可溶解土中的鹽分或海水之鹼味)
火→苦(火炎上,烤焦後其味即苦)
木→酸(木滋長,果實未熟皆酸)
金→辛(金銷熔,金銀的氣體是辛辣)
土→甘(稼穑所獲得的谷物其味甘甜)<尚書、洪範>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在那當時就有五行的存在了。
(壹)五行思維
五行的思想起源於對原始宗教的崇拜,流傳到殷朝末年間則花開兩朵,各據一枝,各朝向著不同的方向發展。有一朵保留著原有的宗教觀念,追求進一步的本性之充實完善。另一朵試圖與原本宗教的觀念體系分隔,走向哲學思維的道路。
在文獻上,最早談論到五行的是《尚書》中的《干誓》和《洪範》。然,說五行者確是箕子,他出身王族,為商紂王的叔父(一說庶兄)。此人所說的五行是在商滅後第二年。周武王拜訪商賢臣箕子時,講的是九條治國綱領。至於所提到的水、火、木、金、土,也只是強調它們之間不同的屬性和功能,當時並沒有論及到五行相剋問題。然從信仰逐步昇華到自然哲學高度的一個階梯,既是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五行相雜以成百物」的理論,說明了五行是唯物主義。
至於五行生剋論,是誕生在春秋年間,成熟於戰國時代中後期。象徵著那時期的人們對五行認識已從表象深入到它的內部結構及其五行之交互作用,也探尋著五行之間的相互依存或排斥的關係。然此五行之間的依存性與排斥性之關聯,是後來再漸漸的被導入了相生與相剋的暇思幻想論點之中。事實上,五行有生剋嗎?生是順、剋是逆,順逆本是自然平衡法則也。
若要追究其根源,五行之間的關係,其中之一即是“妃配”關係。《左傳、昭公九年》已被楚滅的陳國發生火災,鄭國的裨灶說:五年後陳將復國。五十二年後將最終滅亡。子產問什麼道理?裨說:陳、屬水,火是水的妃配,楚國的“屬相”。今年大火星出來而陳遭火災,這是屬水的陳得了妃配,就要逐走楚國人了。妃配五年一過,是故五年後將復國,這一段文,是星占家的預言,其中已經說明當時人們在五行之間建立了妃配關係。
其大略是:木為金妃,金為火妃,火為水妃,水為土妃,土為木妃。其原因是金剋木,木畏金,為金妃……如此類推。
(貳)五行配妃
(左傳、昭公八年)曰:「妃以五成」。妃即配也。 何謂「五行配妃」?簡單的回答,即是天干化合。皆以五而成。意思就是說,十天干中,皆以五做陰陽配,取於夫妻配天地義。
(一)天干化合
甲(1)陽木、剋己(6)陰土→1、6 合而為水。
丙(3)陽火、剋辛(8)陰金→3、8 合而為木。
戊(5)陽土、剋癸(10)陰水→5、10 合而為土。
庚(7)陽金、剋乙(2)陰水→2、7 合而為火。
壬(9)陽水、剋丁(4)陰火→4、9 合而為金。
◎ 此說法是以河圖之「數,位」、用天干之甲、乙等名稱代入。
在此代入的天干之合,皆以“五”而成。而此合,卻是以“剋”為合。剋乃據有之義;如我剋者為妻,“剋”在易數上,是逆數也。
(二)宇宙萬有之現象都是有陰就有陽,有剋就有生,有逆就有順。
當上述天干化合,是剋,其後必生。
於是→由合而再生出五行,(金、木、水、火、土)
甲、己為水、水生木。則一、六配甲乙。
乙、庚為火、火生土。則二、七配戊己。
丙、辛為木、木生火。則三、八配丙丁。
丁、壬為金、金生水。則四、九配壬癸。
戊、癸為土、土生金。則五、十配庚辛。
引證:貪狼甲木,何以性屬水?
以上所言,它全站在「妃以五成」下說五行之源。
(2)凡是庚天干之年,在西元之年,尾數一定零。
屬之為“陰”,凡是辛天干之年,在西元之年,
尾數一定壹。屬之為“陽”。
(3)人類的生命出生,何以用 7 × 8 ×(5)=280(天)
【約十個月】而生呢?
(4)庚(7)的尾數是零,零屬陰,故以坤道生“女”
辛(8)的尾數是壹,壹屬陽,故以乾道生“男”
故人稟父母之氣而生→(五行在先天曰氣)
*因此姓名三才五行。
配法:1.2 屬木、3.4 屬火、5.6 屬土、7.8 屬金、9.0 屬水。
(三)五行濫觴
在紫微斗數和姓名學的領域裡,其重點需承襲易經的「象、數」之脈絡理路,是故,它須涉及到數之陰陽的理則上,甚少應用到五行。俟「五行配妃」,已足夠用矣。
五行在先天曰氣,以“剋”為用。
五行在後天曰質,以“生”為用。
一般五行之用法,大都喜歡用相生(屬後天)之作用為主,認為五行相生為吉的,以為相剋為凶,這是錯誤判斷,因相生不一定是吉,相剋不一定是凶,吉凶應以用神來論斷;好比一句美麗的謊言很受眾人喜歡;而忠言逆耳,卻反遭其不齒及侮辱。也可以形容一個人的外表裝扮,有人穿上名牌或優質衣料怎麼看,也無法看出一點"氣"質品味來。
但有的人未必穿上名牌或質佳的衣服,一看就滿有氣質的。
為什麼?(與天生美、醜相貌無關)。
氣乃是一種內在,而質卻是一種外在。
【木蘭詩】有云:「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雄雌」?